哪些财产在认定为遗产时需要谨慎?
我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不少财产,有房产、存款,还有一些收藏品。我听说有些财产认定为遗产时要谨慎,可我不太清楚具体是哪些。我就想了解下,到底哪些财产在认定遗产的时候得格外注意,避免之后出现纠纷。
展开


在法律层面,遗产是指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不过,在认定遗产时,确实有一些财产需要谨慎对待。 首先是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当夫妻一方去世时,不能将全部夫妻共同财产都认定为遗产,而应当先将共同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才是被继承人的遗产。例如,夫妻婚后购买了一套房产,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若丈夫去世,那么这套房产的一半份额属于妻子,另一半份额才可以作为丈夫的遗产进行分配。 其次是与他人共有的财产。除了夫妻共有财产外,还有可能存在与其他家庭成员或朋友等共有的财产。比如,兄弟姐妹共同出资购买的房产,登记在大家名下,其中一人去世时,只能将其享有的那部分份额认定为遗产。这也是基于《民法典》关于共有财产的规定,共有人对共有财产按照份额享有权利。 再者是具有特定人身属性的财产。像一些具有人身专属性的抚恤金、补助金等,它们并非遗产。抚恤金是对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抚慰和经济补偿,是给予特定人员的,不能作为遗产继承。《民法典》规定遗产必须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这些具有特定人身属性的财产不符合这一条件。 另外,农村的宅基地也需要特殊对待。宅基地的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作为遗产继承,但宅基地本身不能作为遗产。继承人继承房屋后,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可以继续使用宅基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宅基地是遗产。这是依据我国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认定遗产时,对于夫妻共同财产、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具有特定人身属性的财产以及农村宅基地等,都需要谨慎区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确定哪些属于遗产,这样才能避免在遗产分配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