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二手房是禁止出售的?


在二手房交易市场中,并非所有的二手房都可以自由出售,有几类二手房是被法律禁止出售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产权有争议的二手房不能出售。产权是指对房屋的所有权,如果存在争议,意味着房屋的归属不明确。比如多人对同一套房子主张所有权,在争议解决之前,房子的真正主人都不确定,自然不能随意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在产权争议解决前进行交易,会让购房者面临极大的风险,可能导致钱房两空。 其次,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二手房也禁止出售。当房屋被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采取措施限制权利时,说明该房屋涉及到了法律纠纷或者违法行为。例如,房屋所有人因债务纠纷,其房屋被法院查封,在查封期间,房屋不能进行买卖交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被依法查封的房地产不得转让。如果购买这类房屋,购房者可能会陷入法律纠纷中。 再者,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二手房同样不能出售。权属证书是房屋产权的合法证明,没有这个证书,就无法证明卖房者对房屋拥有合法的所有权。《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购买这类房屋,购房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此外,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也禁止出售。很多房屋可能是多人共同拥有的,比如夫妻共有、家庭成员共有等。如果其中一个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就出售房屋,这种交易是无效的。《民法典》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最后,已抵押且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的二手房禁止出售。当房屋处于抵押状态时,意味着房屋的处分权受到了限制。如果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就出售房屋,可能会损害抵押权人的利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经抵押权人同意。 总之,在购买二手房时,一定要仔细核实房屋的相关情况,避免购买到禁止出售的二手房,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