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交通事故必须报警处理?


在交通事故中,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报警处理,但有些特定情形按照法律规定是必须报警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必须报警处理。这是因为涉及人员伤亡的事故往往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交警来进行现场勘查、责任认定等工作。例如,车辆碰撞导致有人受伤,伤者的伤情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来判断,事故的责任也需要交警根据现场情况和相关证据来确定。如果不及时报警,可能会影响伤者的救治,也不利于后续的责任划分和赔偿处理。 其次,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一是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况。比如没有取得驾驶证、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发生事故,这种情况下必须报警。因为无证驾驶是严重的违法行为,需要交警来依法处理。二是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酒驾和毒驾不仅危害极大,而且会影响驾驶人的判断和操作能力,交警会对驾驶人进行相关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酒驾或毒驾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罚。三是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这种情况下,车辆可能存在严重损坏,无法正常行驶,需要交警和专业的救援人员来处理,以确保道路的畅通和安全。四是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例如车辆撞到了路边的电线杆、交通指示牌等公共设施,需要交警来认定责任,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修复。 此外,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也应当报警。因为这种情况下,双方很难自行达成一致意见,通过报警让交警介入调查,可以根据现场的痕迹、证人证言等证据,准确地认定事故的事实和成因,从而划分责任。 总之,在遇到上述这些必须报警的交通事故时,当事人应第一时间报警,并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配合交警的工作,以便妥善处理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