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我一直不太理解宪法为啥在国家法律体系里地位这么高,说它是根本法。我想知道宪法成为根本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是内容上和其他法律不一样,还是在效力上有特别之处,又或者是制定修改程序不同?想弄清楚这些点。
展开


宪法被称为国家的根本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从内容上来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它涵盖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大事项。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等。而普通法律只是针对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像民法典主要规范民事领域的各类关系。 在法律效力方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意味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如果普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那么它就会失去法律效力,这就是所谓的“违宪无效”。我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讲,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制定和修改宪法一般需要经过特别的程序,以确保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例如,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由立法机关过半数通过即可。 综上所述,由于宪法在内容、效力以及制定修改程序上的这些特性,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