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以后为什么还要进行调解呢?
我最近打了一场官司,一审判决已经出来了,但法院说还要进行调解。我不太理解,既然都一审判决了,为啥还要调解呢?这调解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吗?会不会影响之前的判决结果呢?
展开


一审以后进行调解,是有其重要的法律意义和实际价值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调解的概念。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它与判决不同,判决是法院根据法律和事实直接作出的强制性决定,而调解更强调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和协商。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这说明调解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一审后进行调解也是有法可依的。 一审后进行调解有几个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调解可以更好地修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一审判决可能只是从法律层面解决了纠纷,但在实际生活中,当事人之间可能还有其他的利益关系或者情感因素。通过调解,双方可以在更加平和的氛围中协商,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因为判决而导致关系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调解可以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一审判决后,可能会有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不服判决,从而提起上诉,这会导致诉讼程序的延长。而通过调解,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就可以避免上诉程序,快速解决纠纷,节省时间和精力。 此外,调解还可以更好地实现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判决是基于法律规定作出的,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当事人的个性化需求。而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协商,达成一个更符合自己利益的解决方案。 总之,一审以后进行调解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纠纷,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它不会影响之前的判决结果,只有在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经法院确认后,才会按照调解协议执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