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的离职员工会被追究责任吗?


非法集资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它指的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的行为。在非法集资案件中,离职员工是否会被追究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判断员工是否知情是关键因素。如果员工在工作期间对公司的非法集资行为并不知情,仅仅是按照公司的安排履行正常的工作职责,那么一般情况下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因为刑事责任的认定通常要求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例如,普通的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他们的工作内容与非法集资的核心业务没有直接关联,也没有参与到非法集资的策划、实施等环节中,就很难认定他们具有主观故意。 然而,如果员工知道公司在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却仍然参与其中,为非法集资提供帮助,如协助进行宣传推广、参与资金的收取和管理等,那么就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非法集资可能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对于参与非法集资的员工,可能会被认定为共同犯罪,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和情节,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此外,即使员工已经离职,司法机关仍然可以对其进行调查和追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一定期限不再追诉,但非法集资属于经济犯罪,追诉时效相对较长。在追诉时效内,只要有证据证明离职员工参与了非法集资活动,就可以依法追究其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集资案件中离职员工责任的认定,还会考虑员工的工作岗位、参与程度、获利情况等因素。如果员工在非法集资活动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获利较多,那么可能会被认定为主犯,承担较重的刑事责任;如果员工只是起到次要或者辅助作用,获利较少,那么可能会被认定为从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非法集资的离职员工是否会被追究责任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如果员工对自己的情况存在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便了解自己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