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逃税法人会被判刑吗?


企业逃税法人是否会被判刑,需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判定。 首先,我们要明确法人和企业逃税的相关概念。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企业逃税,简单来说,就是企业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了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企业逃税的情况,如果法人对企业的逃税行为知情并且参与策划、实施等,那么法人可能会被认定为逃税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法人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也就是可能会被判刑。例如,法人指示财务人员做假账来逃避纳税,或者参与制定逃税方案等,都属于这种情形。 然而,如果法人对企业逃税行为并不知情,或者没有参与逃税的相关活动,并且尽到了自己应有的管理和监督职责,那么一般不会被判刑。但法人需要证明自己确实不知情且无过错。比如,法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积极督促财务人员依法纳税,只是个别财务人员私自进行了逃税行为,这种情况下法人通常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如果企业逃税被税务机关发现后,能够及时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这体现了法律对于积极改正错误的企业和相关人员的一定宽容。 综上所述,企业逃税法人不一定会被判刑,关键要看法人在逃税行为中的具体作用和责任。法人在日常经营中,应当重视企业的税务合规问题,积极履行自己的管理和监督职责,避免企业陷入逃税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