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权异议申请一审驳回后,二审会维持原判吗?


管辖权异议申请一审被驳回后,二审是否会维持原判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相关分析如下: 首先,要明确“维持原判”的概念。这里的“判”指的是法院的判决结果,只有在原判存在的基础上,才会涉及到维持或者改变原判的问题。而驳回上诉是在一审裁决或裁判作出后、生效之前的上诉期间内,当事人向上诉法院提出对一审裁决或裁判的异议,上诉法院经审理确认原裁决或原裁判无误后,作出驳回上诉的决定。 其次,关于二审法院对管辖权异议上诉案件的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也就是说,如果一审法院在审理管辖权异议时,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是准确的,所适用的法律也是正确的,那么二审法院很可能会维持原判。例如,案件的相关事实清楚地表明一审法院对该案件具有管辖权,且一审法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了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这种情况下二审维持原判的可能性较大。 2.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如果一审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方面出现错误,比如对案件的关键事实理解有误,或者在适用法律时出现错误,导致作出的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不合理,那么二审法院会依法进行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例如,一审法院错误地理解了法律关于管辖权的规定,将本应由其他法院管辖的案件认定为自己有管辖权并驳回当事人的异议,二审法院在审查后发现这一错误,就会对裁定进行纠正。 3. 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若一审法院在审理管辖权异议时,对案件的基本事实没有查清,比如没有充分考虑案件涉及的地域因素、当事人的身份等与管辖权相关的重要事实,二审法院可能会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或者在查清事实后直接改判。 4. 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如果一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例如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在当事人未到庭的情况下违法作出缺席判决等,二审法院会裁定撤销原判决,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综上所述,管辖权异议申请一审驳回后,二审是否维持原判取决于一审裁定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程序等方面是否正确、合法。当事人在提出管辖权异议上诉时,应提供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理由,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