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已经结案了会有什么后续影响吗?


交通事故结案通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经过交警部门的处理、责任认定,以及双方就赔偿等问题达成一致,并且完成了相应的赔偿支付等程序。从法律层面来看,结案意味着该起交通事故在程序上已经处理完毕。 在正常情况下,一旦交通事故结案,双方就应当按照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判决来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双方都已经履行完毕,那么一般不会再有后续的法律纠纷。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履行的相关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在交通事故赔偿协议达成后,它就类似于一份合同,双方都要遵守。 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导致结案后仍有问题出现。比如,如果一方发现新的证据,证明之前的责任认定有误或者赔偿数额不合理,可能会要求重新处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不过这是在有合理理由和证据的情况下。 另外,如果结案后发现有新的损失,比如当时没有发现的后续治疗费用等,受害人也有可能再次要求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所以,即便结案,如果有合理的新损失,受害人还是有权利主张赔偿的。 为了避免结案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当事人在结案时应当确保所有的赔偿项目和金额都已经明确,并签订详细的赔偿协议。同时,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如事故认定书、赔偿协议、医疗费用发票等。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