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工伤认定后该怎么赔偿?


当劳动者被认定为工伤后,赔偿问题涉及多个方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赔偿流程。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拿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就可以根据鉴定结果主张赔偿。 关于赔偿项目和标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如果造成了伤残,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赔偿也有所不同。例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另外,还有伤残津贴,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五、六级伤残难以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70%、60%。 如果工伤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还可以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总之,符合工伤认定后的赔偿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和标准来进行,以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