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订立后就能生效吗?

  • #合同订立
  • #合同生效
  • #法律规定
  • #实际案例
  • #法律建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导读: 在商业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合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合同订立后是否就能生效,这其中存在诸多法律要点。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合同生效的奥秘。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合同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文书,用于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合同一旦订立就立即生效,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合同生效的一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起就发生法律效力。这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当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时,合同就成立并生效。例如,甲和乙就购买一批货物达成口头协议,约定了货物的数量、价格、交付时间等主要条款,那么这个合同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时就成立并生效了,双方都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合同生效的例外情况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合同在订立后都能立即生效,存在一些例外情况:

  • 法律法规的特别规定:某些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某些种类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房地产转让合同,应当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后,才发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即使买卖双方就房屋买卖达成了协议并签订了合同,如果没有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那么这个合同就不能生效。
  • 当事人的特别约定:当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生效的条件或者期限。例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约定在甲支付完定金后的第二天合同生效,那么在甲支付定金之前,这个合同虽然已经订立,但并没有生效。再如,双方约定合同自某个特定日期起生效,在该日期到来之前,合同也不生效。
  • 合同存在无效情形:即使合同已经订立,如果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那么该合同也是无效的。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效合同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等。例如,未成年人在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合同,就是无效合同。

实际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同订立后不一定生效的情况,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技术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将其拥有的一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乙公司,乙公司支付相应的转让费。然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技术转让合同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才能生效。在这个案例中,虽然甲公司和乙公司已经签订了合同,但由于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所以这个合同在批准手续办理完成之前是不生效的。如果乙公司在合同未生效的情况下,擅自使用该专利技术,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

法律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在订立合同时,为了确保合同的效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在订立合同之前,应当了解与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合同生效的特别规定。如果涉及到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以确保合同的生效。
  • 明确合同生效条件:如果当事人希望对合同的生效条件或者期限作出特别约定,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这样可以避免因合同生效问题产生纠纷。
  •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在订立合同之前,应当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确保其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例如,对于自然人,应当审查其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审查其是否依法成立并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资质。
  • 确保意思表示真实:合同的订立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在订立合同之前,应当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理解并同意合同的内容。

总之,合同订立后不一定就能生效,具体是否生效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来判断。在订立合同时,应当谨慎审查合同条款,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合同的效力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查看更多view-more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laywer-tag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qr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