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承揽关系与雇佣关系常常容易混淆,明确二者的具体区别,对于准确认定法律关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承揽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人身依附关系
承揽关系中,承揽人与定作人双方地位平等,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只要最终交付符合要求的工作成果即可。例如,甲请乙为其定制一套家具,乙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选择工作方式,只要按照约定完成并交付合格的家具,甲一般不会干涉乙的具体工作过程。
而雇佣关系中,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雇员需要接受雇主的指挥、安排与监督,按照雇主的要求进行工作。例如,丙雇佣丁在自己的工厂里工作,丁需要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按照丙安排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行生产操作。
工作的目的和性质
承揽人以完成工作成果为目的,提供劳务仅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承揽人需要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设备和经验,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并交付工作成果。比如,建筑公司承接了一个楼盘的建设项目,其目标是完成整个楼盘的建设并交付给开发商,建筑公司在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劳务是为了实现这一最终成果。
雇员工作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提供劳务。雇员在雇主的指示下,利用雇主提供的工作条件和设备,为雇主提供一定的劳务服务。例如,家政服务人员按照雇主的要求打扫家庭卫生、照顾小孩等,其工作重点在于提供劳务本身。
报酬的给付标准
承揽人的报酬给付以完成总的劳动成果为条件,包含有一定的利润成分。承揽人在完成工作成果的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成本,其报酬中不仅包含了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了因完成工作成果而可能获得的利润。例如,上述建筑公司完成楼盘建设后,从开发商那里获得的工程款中,除了支付工人工资、材料费用等成本外,还包含了公司的利润。
雇员的报酬一般仅包含劳动力的价值。雇员按照雇主的要求提供劳务,雇主根据雇员的工作时间、工作量等因素支付相应的报酬,报酬主要是对雇员劳动力付出的补偿。例如,工厂工人按照工作时长或生产的产品数量获得工资,工资主要体现的是其劳动力的价值。
报酬的给付方式
因承揽人提供或交付的是劳动成果,故报酬的支付是一次性的。在承揽工作完成并交付成果后,定作人按照约定向承揽人支付全部报酬。例如,甲请乙制作一幅油画,乙完成并交付油画后,甲一次性支付约定的报酬。
而雇员提供的劳务是连续性的,报酬的支付方式往往具有一个较长的周期。雇员通常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如日、周、月等)领取报酬。例如,工厂工人一般每月领取一次工资,家政服务人员可能每周或每半个月领取一次报酬。
工作的控制和监督程度
在承揽关系中,定作人一般只关注工作成果是否符合要求,对承揽人的工作过程干预较少。承揽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自主决定工作方式、工作进度等。例如,甲委托乙设计一个网站,甲主要关注网站的功能、界面设计等最终成果,对于乙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具体工具、方法等一般不会过多干涉。
在雇佣关系中,雇主对雇员的工作过程有较强的控制和监督权力。雇主会对雇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方式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要求,以确保工作符合预期。例如,公司老板会要求员工按时上下班,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完成工作任务,并定期检查员工的工作进展和质量。
工作风险的承担
承揽关系中,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承担较大的风险。如果因承揽人的原因导致工作成果不符合要求或出现其他问题,承揽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建筑公司在建设楼盘过程中,如果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房屋出现安全隐患,建筑公司需要承担修复、赔偿等责任。
雇佣关系中,雇主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雇员在工作过程中因执行雇主的指示而造成他人损害或自身受到伤害的,雇主通常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例如,员工在工作期间因操作机器失误导致他人受伤,雇主需要对伤者进行赔偿。
法律建议
- 明确合同约定:无论是承揽关系还是雇佣关系,在建立合作前,双方应当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报酬支付方式、工作时间、工作条件、风险承担等条款,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 注意证据保存:在工作过程中,双方应当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如工作记录、交付凭证、沟通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发生纠纷时可以作为证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依据。
- 准确认定法律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涉及到纠纷,应当准确判断双方之间是承揽关系还是雇佣关系,因为不同的法律关系适用的法律规定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如果无法自行判断,可以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