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法律规定的施工合同形式有几种?


在2024年,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施工合同形式主要分为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是书面形式,这是在施工合同中最为常见和推荐的形式。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比如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明确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对于施工合同而言,由于其涉及的工程建设通常金额较大、周期较长、内容复杂,书面合同能够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减少纠纷的发生。例如,合同中会详细约定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这些条款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为双方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其次是口头形式,口头形式就是通过口头语言来订立合同。虽然《民法典》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在施工合同中,口头形式存在较大的风险。因为一旦发生纠纷,很难举证合同的具体内容,双方对于合同条款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很大分歧。所以在实际的施工合同中,很少单纯采用口头形式。不过在一些小额、简单的施工项目中,可能会存在部分口头约定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下也建议及时通过书面形式进行确认。 最后是其他形式,其他形式一般是根据当事人的行为或者特定情形来推定合同的成立。比如,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在施工合同中,如果施工方已经开始进行施工,而发包方也接受了施工行为,即使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或者进行口头约定,也可能会被认定为合同已经成立。但这种形式在实践中也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双方的行为和意思表示,否则也容易引发争议。 综上所述,虽然法律规定了多种施工合同形式,但从保障双方权益、避免纠纷的角度出发,书面形式是最为稳妥和常见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