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刑事诉讼第一审庭审程序是怎样的?


2024年刑事诉讼第一审庭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开庭阶段。在这个阶段,审判长会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这些程序是为了保障庭审的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的规定,此阶段要完成这些必要的程序。 其次是法庭调查阶段。这是庭审的核心环节之一,公诉人会在这个阶段宣读起诉书。起诉书是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详细指控,明确了案件的性质和指控内容。之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审判人员也可以讯问被告人。在这个过程中,控辩双方会对案件的事实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核实,证人、鉴定人也可能会出庭作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对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以保证法庭调查能够全面、客观地进行。 然后是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公诉人会从指控的角度阐述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辩护人则会从被告人的角度进行辩护,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双方会围绕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激烈的辩论,这有助于法官更全面地了解案件的情况和双方的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法庭辩论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确保辩论的有序性和公正性。 最后是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这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被告人可以在这个阶段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对整个案件进行最后的陈述。审判长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权必须得到保障。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会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合议庭会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合议庭进行评议的时候,如果意见分歧,应当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写入笔录。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