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济犯罪案件的移送标准是什么?


经济犯罪案件的移送,通常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在2024年,不同类型的经济犯罪案件有着不同的移送标准。以常见的几种经济犯罪为例: 首先是诈骗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当诈骗金额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时,行政执法机关就应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这里的数额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不过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犯罪情节等因素综合考量。 其次是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并移送。合同诈骗在经济活动中较为常见,它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财产权益,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还有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并移送。这一犯罪行为通常发生在单位内部,对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直接损害。 此外,对于一些经济犯罪案件,除了数额标准外,还有情节标准。比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虚开的税款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造成国家税款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移送公安机关。这里既考虑了虚开的税款数额,也考虑了对国家税款造成的损失情况。 法律依据方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明确指出,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本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总之,经济犯罪案件的移送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具体的犯罪类型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