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假释听证会的程序内容是什么?


假释听证会是司法机关审查罪犯假释申请的一个重要环节,2024年假释听证会主要遵循以下程序: 首先是准备阶段。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会根据罪犯的服刑表现等情况,对符合假释条件的罪犯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同时,需要将相关材料提交给法院,这些材料包括罪犯的服刑记录、奖惩情况、改造表现等,用来证明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是否受理该假释申请。如果受理,会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包括罪犯本人、监狱代表、检察机关代表、被害人(如果有)等参加听证会。通知内容会包含听证会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接着进入听证阶段。听证会开始后,一般先由审判长宣布听证事由、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等相关人员名单,告知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然后由刑罚执行机关代表介绍罪犯的基本情况、服刑期间的表现、提出假释建议的理由等。检察机关会对刑罚执行机关提出的假释建议发表意见,包括是否同意假释以及理由,同时会对罪犯的相关情况进行质疑和审查。被害人如果参加听证会,也可以发表自己对罪犯假释的看法和意见。罪犯本人有机会进行陈述,表达自己在服刑期间的改造情况、对犯罪行为的认识以及假释后的打算等。 之后是辩论阶段。各方可以就罪犯是否符合假释条件展开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在辩论过程中,要围绕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是否不致再危害社会等关键问题进行。 最后是评议和宣判阶段。听证结束后,合议庭会进行评议,根据各方提供的证据和辩论情况,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作出是否准予假释的裁定。裁定结果会在一定时间内公开宣告。如果裁定准予假释,罪犯将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假释手续;如果裁定不予假释,罪犯需要继续服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等相关司法解释也对假释的程序,包括听证会程序作出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这些法律和规定确保了假释听证会能够公正、公平、公开地进行,保障了罪犯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安全和法律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