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交通事故骨折伤残鉴定等级为几级?


在交通事故中,骨折的伤残鉴定等级需要依据相关标准来确定。2024年,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主要参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这一标准。这个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最严重)到十级(相对较轻)。 对于骨折情况,不同部位和程度的骨折,对应的伤残等级也有所不同。比如说,如果是四肢长骨一骺板以上粉碎性骨折,一般可鉴定为九级伤残。这里的四肢长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腓骨等,骺板是儿童骨骼生长的部位,骺板以上粉碎性骨折对肢体的生长和功能影响较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对这种情况有明确规定,就是为了保障伤者能得到合理的赔偿和救助。 再如肋骨骨折,如果是肋骨骨折6根以上,或者肋骨部分缺失2根以上,可鉴定为十级伤残;如果肋骨骨折12根以上,或者肋骨部分缺失4根以上,则可鉴定为九级伤残。这是因为肋骨骨折数量较多会影响胸廓的稳定性和呼吸功能。 颅骨骨折也有相应的鉴定标准。如果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出现脑受压症状和体征,须手术治疗的,可鉴定为九级伤残。这是因为颅骨骨折影响到脑部并需要手术干预,说明损伤比较严重,对伤者的健康和生活可能产生较大影响。 脊柱骨折方面,二椎体压缩性骨折,或者三个以上椎体骨折,一般可鉴定为八级伤残。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承担着支撑身体和保护脊髓的重要作用,多椎体骨折会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和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伤残鉴定是一个专业的过程,需要由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在鉴定时,鉴定人员会综合考虑骨折的治疗情况、愈合后的功能障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伤者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就医并保留好相关的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以便在鉴定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伤残鉴定等级确定后,会直接影响到伤者获得的赔偿数额。所以,准确的伤残鉴定对于维护伤者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