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免税额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我是一家小公司的会计,在 处理税务问题时遇到了减免税额的情况。不太清楚该如何正确编写减免税额的会计分录,担心做错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想了解一下在会计操作上,减免税额的分录具体该怎么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减免税额是指依据税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给予纳税人减税、免税。减税是指从应纳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免征某一税种、某一项目的税款。下面为您介绍不同情形下减免税额的会计分录做法。
如果是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在会计处理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的规定,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获得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例如,企业当月符合直接减免增值税的条件,减免金额为1000元,分录就是: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1000,贷:其他收益 1000。
对于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的增值税,这本质上属于政府补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比如,企业收到即征即退的增值税5000元,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5000,贷:其他收益 5000。
在所得税减免方面,如果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减免后的税额进行账务处理。假设企业原本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元,适用税率25%,但享受减免政策后只需缴纳10%的税款。原本应纳税额为10000×25% = 2500元,减免后应纳税额为10000×10% = 1000元,减免税额为1500元。分录为:借:所得 税费用 1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0。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