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不愿意立案是为了省事吗?
我去报警,跟警察说了事情的经过,可他们却不愿意立案。我就想不明白,我提供的信息都挺清楚的,他们怎么就不立案呢。是不是真像别人说的,他们就是为了省事才不立案啊,我特别想知道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展开


在探讨警察不愿意立案是否是为了省事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立案的法律概念。立案,简单来说,就是司法机关对犯罪事件或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后,决定列为诉讼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一种诉讼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这表明,立案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并非只要有人报案就一定会立案。 警察不愿意立案,很多时候并非是为了省事。一方面,可能是报案所涉及的情况并不符合立案的标准。比如,报案人所描述的事件并没有犯罪事实发生,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按照法律规定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警察在接到报案后,需要对案件进行初步的调查和审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犯罪事实以及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和证据要求。在没有足够的证据和事实支持的情况下,警察不能随意立案。 如果报案人对警察不立案的决定有异议,可以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要求警察说明不立案的原因,并可以申请复议。此外,报案人还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人民检察院会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进行监督。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警察不愿意立案就是为了省事,而应该从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出发来理解和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