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利润表各项目填列的根据是什么?

我在处理公司财务报表时,对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不太清楚。想知道每个项目填列是依据什么来的,是会计凭证、账簿数据,还是有其他的标准呢?希望能得到详细且易懂的解答,好让我准确完成利润表的编制。
展开 view-more
  • #利润表填列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利润表各项目填列的根据。 首先是“营业收入”项目。它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其填列依据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简单来说,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记录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而一些附带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比如出售原材料等,记录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将这两个科目的发生额加起来,就得到了营业收入的金额。依据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该准则规定了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列报要求,营业收入的列报就遵循其相关规定。 “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它是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主营业务成本就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则是附带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如销售原材料的成本等。这也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关于成本列报的规定。 “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它是根据“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需要缴纳各种税费,这些税费的发生额就记录在“税金及附加”科目,利润表中该项目就按照这个科目的数据填列,同样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销售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它根据“销售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企业为了销售产品可能会发生运输费、广告费、销售人员工资等费用,这些费用都记录在“销售费用”科目,利润表就依据该科目数据填列。 “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办公费、管理人员工资等,都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利润表该项目按此科目数据填列。 “研发费用”项目,反映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根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等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就记录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利润表的研发费用项目依据此填列。 “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利息支出、手续费等费用,这些都记录在“财务费用”科目,利润表该项目按此数据填列。 “其他收益”项目,反映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等。根据“其他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当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符合条件的补助等,记录在“其他收益”科目,利润表相应项目按此填列。 “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果是投资损失,以“ - ”号填列。企业对外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等,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都在“投资收益”科目核算,利润表按该科目数据填列。 “净敞口套期收益”项目,反映净敞口套期下被套期项目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或现金流量套期储备转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根据“净敞口套期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这是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时涉及的项目,相关核算和列报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套期会计的规定。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反映企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果是净损失,以“ - ”号填列。企业持有的一些资产或负债,其公允价值会发生变动,变动产生的收益或损失记录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利润表按此填列。 “信用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修订)的要求计提的各项金融工具信用减值准备所确认的信用损失。根据“信用减值损失”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企业的金融资产可能会因为对方信用问题发生减值,计提的减值准备在“信用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利润表该项目按此填列。 “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根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当发生减值迹象时,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相应的损失记录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利润表按此填列。 “资产处置收益”项目,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根据“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果是处置损失,以“ - ”号填列。企业处置资产时,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在“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核算,利润表按此填列。 “营业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营业利润。它是通过上述各项计算得出,公式为: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研发费用 - 财务费用 + 其他收益 + 投资收益( - 投资损失)+ 净敞口套期收益( - 净敞口套期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信用减值损失 - 资产减值损失 + 资产处置收益( - 资产处置损失)。 “营业外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收益,主要包括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这些收入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单独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利润表按此填列。 “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支出,包括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根据“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这些支出也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利润表按此填列。 “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根据“所得税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记录在“所得税费用”科目,利润表按此填列。 “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计算公式为: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项目,反映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它根据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这部分收益或损失不影响当期净利润,但会影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的合计金额。计算公式为:综合收益总额 = 净利润 +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每股收益”项目,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是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它们的计算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总之,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是依据企业的会计核算科目发生额,并遵循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