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我经营着一家小微企业,一直不太清楚应纳税所得额该怎么计算。想了解一下具体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这样我就能清楚企业要交多少税,合理安排财务了。
展开


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重要依据。简单来说,它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扣除掉各种成本、费用、损失等之后剩下的那部分利润。 要理解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首先得明白相关的概念。收入总额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所有收入,比如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利息收入等等。不征税收入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像财政拨款等。免税收入则是属于应税收入,但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为给予免税优惠的收入,例如国债利息收入。各项扣除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等。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是指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亏损,在规定的年限内可以用以后年度的所得来弥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举个例子,假如一家小微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收入总额为100万元,其中有5万元是不征税收入,3万元是免税收入,各项扣除总共是60万元,以前年度有10万元亏损可以弥补。那么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 100 - 5 - 3 - 60 - 10 = 22万元。通过这个公式,企业就能清楚地算出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准确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