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是否可以办理抵押?


保障性住房能否办理抵押,需要分情况来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像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都属于保障性住房。 对于不同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其抵押规定有所不同。以经济适用房为例,经济适用房在购买后有一定的限制交易期。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这意味着在不满5年的情况下,由于不能自由交易,一般是无法办理抵押的。因为抵押往往伴随着在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抵押物要进行处置来偿还债务,而不满5年的经济适用房不能自由处置,银行等金融机构通常不会接受抵押。 当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取得完全产权后,经济适用房就和普通商品房一样,可以办理抵押了。 再看廉租房和公租房,这两类保障性住房的产权一般归政府或相关机构所有,租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这里强调的是“有权处分”,租户没有所有权也就没有处分权,所以廉租房和公租房是不能办理抵押的。 综上所述,保障性住房能否办理抵押,要根据住房的类型以及相关的产权情况和限制条件来确定。在考虑抵押保障性住房时,一定要了解清楚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