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违约责任的承担比例能否超过24%?

我和别人签了合同,里面约定了违约责任。现在对方违约了,按照合同算违约责任比例超过了24%。我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违约责任的比例有没有限制,这个超过24%的违约责任到底合不合法,能不能得到法律支持啊?
展开 view-more
  • #违约责任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探讨违约责任能否超过24%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违约责任的基本概念。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通俗来讲,就是签了合同的一方没按照合同办事,就要对另一方进行赔偿。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直接规定违约责任的具体比例上限是24%。不过,相关法律对于违约金的数额调整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这里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在司法实践中是判断违约金是否需要调整的关键。虽然法律没有明确24%就是一个绝对的标准,但在一些民间借贷等领域,司法实践中常常将年利率24%作为一个参考。如果违约责任的约定本质上类似利息性质的赔偿,那么超过24%可能会被法院认为过高。比如,在借贷合同中,如果约定的违约利息过高,借款人可以请求法院进行调整。 然而,不同类型的合同情况各不相同。在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其他合同中,判断违约责任是否过高,需要综合考虑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因素。如果违约方能够证明约定的违约责任过分高于实际损失,那么法院或仲裁机构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在房屋租赁合同中,房东提前解约给租客造成的损失可能主要是寻找新住所的费用和一定的租金差价,如果约定的违约责任远远超过这些实际损失,租客又请求调整,法院可能会予以支持。 所以,违约责任不一定不能超过24%,关键在于是否过分高于造成的实际损失。如果没有过分高于实际损失,即使超过24%,也是有可能得到法律支持的;反之,如果明显过高,违约方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调整。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