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是否可以立案调查?


土地纠纷是否可以立案调查,需要分情况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立案调查是指相关部门对可能涉及违法违规或者需要进一步查明事实的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启动调查的行为。 在土地纠纷方面,如果涉及的是民事纠纷,比如土地的权属争议、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等,当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法院就会立案受理。根据该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一旦法院立案,就会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针对纠纷事实的调查和处理过程。 要是土地纠纷涉及到行政违法,比如非法占用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情况,土地管理部门有权进行立案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当发现有涉嫌土地违法行为时,相关部门会按照法定程序立案,开展调查工作,收集证据,以确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果土地纠纷涉嫌刑事犯罪,比如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等,公安机关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进行立案侦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所以,土地纠纷在符合相应条件的情况下,无论是民事、行政还是刑事方面,都是可以立案调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