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合法取得的证据都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吗?
我之前打官司收集了一些证据,都是合法取得的,本以为肯定能派上用场。但听人说合法取得的证据也不一定能作为定案依据,我就很疑惑。想知道到底是不是只要合法取得的证据都能用来定案呢?
展开


在司法实践中,并非只要是合法取得的证据就一定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确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形式、收集方法要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这些证据形式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比如在收集视听资料时,不能通过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违法方式获取。如果证据是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法取得的,就满足了证据合法性的基本要求。 然而,仅仅具备合法性是不够的,证据还需要具备关联性和真实性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客观联系,能够对案件事实起到证明作用。例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与合同签订、履行无关的证据,即便它是合法取得的,也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因为它与案件事实没有关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进行质证,并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说明和辩论。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与待证事实相关联、来源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应当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真实性则要求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是真实存在的,而非伪造或虚假的。比如一份书证,如果经过鉴定是伪造的,即便它是合法取得(例如从公开场合获取),也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在刑事诉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也强调了证据真实性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合法取得的证据只是具备了成为定案依据的一个条件,还需要同时满足关联性和真实性,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才能最终作为定案的依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