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判决书下来之后还能进行调解吗?

我有个官司判决书已经下来了,但我觉得结果不是特别理想,又不想直接上诉,想问问在判决书下来之后还能不能和对方进行调解,这样既不用再走复杂的上诉流程,也有可能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不知道法律上允不允许呢?
展开 view-more
  • #判决调解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判决书下来之后,仍然是可以进行调解的。下面从不同角度为您详细解释。 从法律角度来讲,调解本质上是当事人双方自行处分权利的行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强调,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虽然判决书已经下达,但这并不限制当事人基于自身意愿进行和解与调解。也就是说,即使法院已经对案件作出了判决,当事人依旧有权在法律框架内自由协商,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判决书生效前,若当事人有调解意愿,可主动与对方沟通。若能达成调解意向,可告知法院,由法院依据双方的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一旦调解书生效,原判决书便不再执行。例如在一些合同纠纷案件中,判决书判定一方需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但双方在判决书下来后,经过沟通,违约方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特定的服务作为补偿,而另一方也表示接受,此时双方就可以达成调解协议。 若判决书已经生效,当事人同样可以进行调解。这种调解属于执行和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另一方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也可以就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比如在债务纠纷案件中,判决书生效后,债务人因暂时资金困难无法一次性还清欠款,与债权人协商后,债权人同意债务人分期还款,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判决书下来之后无论是在生效前还是生效后,当事人都可以进行调解。这种调解方式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多解决纠纷的途径,有助于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同时也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