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案件能否和解?
我家里有人遭遇了故意杀人案件,现在对方家属想和解,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我不太清楚这种严重的刑事案件能不能和解,心里很纠结,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符合法律规定,所以想了解一下故意杀人案件到底能不能和解。
展开


在我国,故意杀人案件一般情况下不能像普通民事纠纷那样进行和解。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和解”在法律中的含义。在法律语境里,和解通常是指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互相让步以解决纠纷。不过,对于故意杀人这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不仅仅是侵害了被害人个人的权益,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能够适用和解程序的案件主要是一些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而故意杀人罪是严重的暴力犯罪,法定刑通常是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故意杀人案件并不在上述可以适用和解程序的案件范围内。 虽然故意杀人案件不能通过和解来免除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但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积极与被害人家属沟通,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并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这在量刑时是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指出,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积极赔偿和被害人的谅解对于最终的量刑结果是有一定影响的。 总之,故意杀人案件不能进行刑事和解,但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和取得谅解能在量刑上起到一定的从轻作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