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精神病另一方可以起诉离婚吗


一方有精神病另一方是可以起诉离婚的。 首先,法律保障公民的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在我国,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合法途径。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若一方在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这些情况可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此情形下,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法院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关于离婚程序,如果精神病患者病情较轻,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双方就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等问题协商一致后,可签订离婚协议书,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经过离婚冷静期后领取离婚证,此为协议离婚。但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通过协议离婚,就只能选择诉讼离婚。由配偶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同时需为患病方指定监护人参与诉讼。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理,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进而作出是否准予离婚的判决 。 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判决,以保障双方及子女合法权益。总之,虽然一方有精神病另一方可以起诉离婚,但整个过程要遵循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 相关概念: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简单说就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在法律上他们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类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他行为则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