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分好土地后,父母还能分回去吗?


在探讨分家分好土地后父母能否分回去这个问题时,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分家”这一行为在法律层面上,其实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分割的一种约定。一旦达成了这样的约定,并且各成员都同意,那么它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了合同的性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在分家分土地的情形中,不管是书面的分家协议,还是口头的约定,只要是各方真实意思的表达,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违法情形的影响,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一般情况下,如果分家时的土地分配协议是合法有效的,那么父母想要把分出去的土地再分回去,就需要取得其他家庭成员的同意。因为合同是各方协商一致的结果,一方想要变更合同内容,必须经过另一方的同意。从法律原理上来说,这是为了维护合同的稳定性和当事人之间的信赖利益。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如果在分家时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可撤销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那么父母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该分家协议,进而重新分配土地。 另外,如果分出去的土地涉及到农村集体土地,并且在分配过程中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分配,那么该分配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也有可能拿回土地。但是,要证明存在上述可撤销或无效的情形,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