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侦查时当事人可以自己提交证据吗?


在立案侦查阶段,当事人是可以自己提交证据的。下面从多方面来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从法律原理和目的来说,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的关键。当事人作为案件的直接参与人,往往掌握着与案件相关的重要信息和证据。允许当事人提交证据,有助于司法机关全面、准确地了解案件情况,查明事实真相,从而正确适用法律,公正处理案件。这不仅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虽然这里主要强调了司法机关的取证权力,但也从侧面说明,任何知晓案件情况的主体都可以提供证据,当事人自然也不例外。同时,该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当事人提交证据的行为可以看作是报案、举报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也是在履行公民的义务。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提交证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当事人可能亲身经历了案件的发生过程,掌握着一些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关键证据。例如,在一些民事纠纷中,当事人可能保留了合同、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重要证据,这些证据对于证明自己的主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当事人积极提交证据,能够体现其配合司法机关工作的态度,有助于加快案件的侦查和处理进度。 不过,当事人在提交证据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一是证据的合法性,即证据的收集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可能会被排除。例如,通过暴力、威胁等手段获取的证人证言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二是证据的真实性,当事人应当确保所提交的证据是真实的,不得伪造、篡改证据。否则,不仅提交的证据不被采纳,当事人还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三是证据的关联性,提交的证据应当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能够对案件的认定起到证明作用。例如,在一个盗窃案件中,提交的证据应当能够证明盗窃行为的发生、盗窃的物品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情况等。 综上所述,立案侦查时当事人是可以自己提交证据的。但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证所提交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推动案件的公正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