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过了维权期还能维权吗?


在网购商品超过平台维权期后,虽然维权难度有所加大,但还是有一些途径可以尝试维权。 首先,可以直接找卖家协商。清晰地向卖家描述商品存在的问题,并提交相关证据,比如买家和卖家的对话记录、交易详情、商品图片或视频以及质检报告等,看卖家是否愿意解决问题,比如提供退换货或者其他赔偿方式。 其次,可以收集证据。前面提到的各类证据要留存好,这些证据对于后续可能的维权行动至关重要,能够有力地证明自己的主张。 然后,可以找平台客服。以淘宝为例,可以试探性地联系淘宝客服,向其陈述情况,尽可能多且全面地提供证据,争取得到客服的额外关注,看平台能否帮忙协调解决。 若通过以上方式无法解决问题,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可以投诉至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工商局,请求他们介入调解。 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效果,并且涉案金额比较大,那么可以考虑走法律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不过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因为诉讼过程相对复杂,并且要承担可能的诉讼费。 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简单说就是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间限制,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权利可能得不到法院保护。 约定管辖:是指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发生纠纷时由哪个法院来管辖案件。 法定管辖:在合同没有约定管辖法院或者约定不符合法律要求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确定由被告地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