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费赡养人是否可以起诉?


在一般情况下,赡养人通常是承担向被赡养人支付赡养费等赡养义务的一方,直接起诉被赡养人的情况比较少见。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赡养人是可以起诉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当被赡养人滥用或不合理支配赡养费损害赡养人权益时** 赡养费是子女为年老的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支出,是子女负担的一部分经济责任,用于为父母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及物资帮助。如果赡养人能够证明被赡养人存在滥用赡养费用或不当使用的行为,比如将大量赡养费用于非必要的奢侈消费等,从而损害了赡养人的合法权益,那么赡养人有权通过法律手段要求调整赡养费的使用方式或数额。不过,这并非是直接对被赡养人提起一般性的诉讼,而是针对赡养费使用问题寻求法律调整。 法律依据方面,虽然没有专门针对此情况的单一明确法条,但从民事法律的公平、合理等基本原则出发,当被赡养人的行为明显不合理且损害赡养人权益时,法律应给予赡养人一定的救济途径。 **二、当被赡养人的行为直接侵犯赡养人的其他合法权益时** 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若被赡养人的行为直接侵犯了赡养人的其他合法权益(如财产纠纷等),赡养人可就此具体侵权行为提出诉讼。例如,被赡养人无故侵占赡养人的财产等。此时,该诉讼是针对具体的侵权行为,已经超越了纯粹的赡养关系范围。 相关法律依据,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等相关规定,可适用于此类情况,保障赡养人的合法权益。 **三、关于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情况** 当老人失去收入来源或生活出现困境时,其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但若个人尚有劳动能力,则无法提出此项请求。《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是父母作为权利主体起诉成年子女要求给付赡养费,而非赡养人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