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哪些?


现金流量表是一份重要的财务报表,它主要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以及债权人来说,现金流量表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的资金运作状况和偿债能力等。 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现金流量表常见的编制方法。 直接法是一种直接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简单来说,就是把企业每一笔涉及现金的收入和支出按照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分类统计。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清晰地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用途,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31 号——现金流量表》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剔除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为净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其中有些收入、费用项目并没有实际发生现金流入和流出,所以需要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这些虽然在计算净利润时扣除了,但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出,所以要加回来。间接法的优点是便于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进行比较,了解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差异的原因,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净利润的质量。 工作底稿法是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纵向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其中又分为借方项目和贷方项目两部分;第二段是利润表项目;第三段是现金流量表项目。横向分为五栏,在资产负债表部分,第一栏是项目栏,填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名称;第二栏是期初数,用来填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初数;第三栏是调整分录的借方;第四栏是调整分录的贷方;第五栏是期末数,用来填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末数。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部分,第一栏也是项目栏,用来填列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名称;第二栏空置不填;第三、第四栏分别是调整分录的借方和贷方;第五栏是本期数,利润表部分这一栏数字应和本期利润表数字核对相符,现金流量表部分这一栏的数字可直接用来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T 型账户法是以 T 型账户为手段,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采用 T 型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程序如下:第一步,为所有的非现金项目(包括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分别开设 T 型账户,并将各自的期末期初变动数过入各该账户。如果项目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则将差额过入和项目余额相同的方向;反之,过入相反的方向。第二步,开设一个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 型账户,每边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左边记现金流入,右边记现金流出。与其他账户一样,过入期末期初变动数。第三步,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每一个非现金项目的增减变动,并据此编制调整分录。第四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各 T 型账户,并进行核对,该账户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与原先过入的期末期初变动数应当一致。第五步,根据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 型账户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多栏式现金日记账法是企业可以设置多栏式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在多栏式日记账中按现金流量的性质分设若干专栏,每日根据有关的收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入和支出,并将其对应账户的金额,登入相应的现金流量项目专栏内。月末,即可根据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各专栏的合计数编制现金流量表。这种方法适用于现金收支业务较多的企业,能够及时反映现金流量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