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免诉几率大吗?


在探讨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免诉几率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指的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而关于免予起诉,在刑事诉讼中对应的是不起诉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几种不起诉的情形。第一种是法定不起诉,也就是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第十六条规定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六种情形。 第二种是酌定不起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第三种是证据不足不起诉,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在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中,免诉几率大小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有自首情节,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若犯罪较轻的,甚至可以免除处罚。此外,如果肇事者积极赔偿受害者家属的损失,取得了家属的谅解,这在司法实践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从轻情节。 然而,如果肇事者存在逃逸、酒驾、毒驾等严重违法行为,那么免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因为这些行为反映出肇事者主观恶性较大,社会危害性也更严重。总体而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要实现免诉有一定难度,但如果符合法定情形,积极争取还是有机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