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继承有什么特征?


财产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或被继承人的遗嘱指定,将被继承人遗留的财产转移给继承人的一种法律制度。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财产继承的特征。 首先,财产继承基于特定的人身关系。这种人身关系主要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扶养关系。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着这些特定的人身关系,才享有继承财产的权利。比如,子女是基于与父母的血缘关系而成为法定继承人;配偶是基于与被继承人的婚姻关系而享有继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一规定体现了财产继承与特定人身关系的紧密联系。 其次,财产继承的对象是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里强调的是“个人合法财产”,非法所得的财产不能作为继承的对象。而且这些财产必须是被继承人死亡时所拥有的。例如,被继承人的房屋、存款、股权等,只要是其合法拥有的,都可以作为遗产进行继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再者,财产继承是一种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当被继承人死亡后,其财产的所有权就依法转移给了继承人。继承人通过继承取得财产的所有权,从而可以对这些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这是财产继承的核心特征之一。 最后,财产继承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在我国,财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的继承;遗嘱继承则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进行的继承。无论是哪种继承方式,都要遵循相应的法律程序。例如,遗嘱继承中,遗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民法典》对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程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障继承的公平、公正和合法。 综上所述,财产继承具有基于特定人身关系、以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为对象、财产所有权转移以及遵循法定程序等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财产继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