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过期饮料会对商家进行怎样的处罚?
我在一家便利店买到了过期饮料,心里挺不舒服的。我想知道从法律角度来说,像这种商家卖出过期饮料的情况,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呢?我想了解清楚,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展开


当商家卖出过期饮料时,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受到相应的处罚。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食品安全对于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过期饮料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举例来说,如果商家卖出的过期饮料货值金额只有几百元,不足一万元,那么可能会面临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违法所得和过期饮料都会被没收。要是货值金额达到了一万元以上,比如是两万元,那么就可能会按照货值金额的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来进行罚款,也就是二十万元到四十万元之间的罚款。此外,如果商家多次卖出过期饮料,或者造成了消费者身体不适等严重后果,就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况,可能会被吊销经营许可证,这意味着商家将无法再继续从事相关的经营活动。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如果商家明知是过期饮料还进行售卖,就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三倍赔偿,最低赔偿金额为五百元。这也是对商家违法行为的一种约束,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