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有哪些情形?

我之前了解过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但不太清楚在什么情况下挪用公款罪会转化为贪污罪。我想知道法律上对于这种转化是怎么规定的,有哪些具体情形会导致罪名的转化呢,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view-more
  • #罪名转化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和法律规定中,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不过在特定情形下,挪用公款罪可能会转化为贪污罪。下面我们详细探讨一下这些情形。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的基本概念。挪用公款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而贪污罪则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接下来,具体看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情形。根据《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即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是因为当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时,其主观上已经具有了非法占有公款的故意,而不再是暂时挪用的故意,符合贪污罪中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特征。 还有,行为人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账、销毁有关账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财务账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这是因为通过这些手段,行为人试图掩盖公款被挪用的事实,将公款据为己有,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所以应当认定为贪污罪。 另外,截取单位收入不入账,非法占有,使所占有的公款难以在单位财务账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也以贪污罪定罪处罚。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故意将单位收入隐匿,不进行正常的财务入账,将其据为己有,同样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 最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也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这表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故意,并且通过拒不归还和隐瞒去向的行为,进一步体现了其非法占有的目的。 总之,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从暂时挪用的故意转变为非法占有的故意,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符合贪污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种转化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准确适用法律。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