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二审不调解会怎么判?


在民事二审中,如果不进行调解,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作出相应的判决。下面为您详细分析法院判决的依据、常见的判决结果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主要是案件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意味着法院会对一审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进行全面审查。在二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会提交新的证据或者对一审的证据进行补充说明,法院会综合考虑这些证据,来确定案件的真实情况。同时,法院会依据相关的民事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来判断当事人的主张是否有法律依据。 其次,常见的判决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维持原判。如果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会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这表明一审的判决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都是正确的,二审法院予以认可。例如,在一些简单的合同纠纷案件中,一审法院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和相关的履行情况,正确适用了合同法的规定作出判决,二审法院审查后会维持原判。 第二种是改判。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二审法院会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这可能是因为一审法院对事实的认定出现偏差,或者适用的法律不正确。比如,在侵权纠纷案件中,一审法院错误地分配了举证责任,导致判决结果错误,二审法院会根据正确的法律规定进行改判。 第三种是发回重审。若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二审法院会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基本事实是指对原判决、裁定的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用以确定当事人主体资格、案件性质、具体权利义务和民事责任等主要内容所依据的事实。此外,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二审法院也会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发回重审后,原审法院会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总之,民事二审不调解时,法院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公正的判决。当事人在二审过程中,应当积极提供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