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法典中对公序良俗是如何规定的?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事务时,听说有个公序良俗的概念。不太清楚在民法典里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想知道民法典对公序良俗有哪些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会在哪些情况下适用,对我们普通人处理事情有啥影响。
展开 view-more
  • #公序良俗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共秩序,通俗来讲就是社会正常运转所需要遵循的一般秩序,比如交通规则、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等,它确保社会生活能够平稳、有序地进行。善良风俗则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和良好风尚,像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多处体现了公序良俗原则。其中,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民事行为违反了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那么这个行为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签订了一个以伤害他人为内容的合同,这个合同显然违背了善良风俗和社会的公共秩序,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再比如,在一些遗嘱继承案件中,如果遗嘱的内容严重违背公序良俗,像将遗产留给第三者以破坏他人家庭关系,法院也可能会认定该遗嘱部分或全部无效。 公序良俗原则在民法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法官在审判案件时提供了一个灵活的裁判依据,当法律条文没有明确规定时,可以依据公序良俗原则来判断民事行为的合法性;同时,也对民事主体的行为起到了指引作用,提醒人们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要遵守社会的基本秩序和道德风尚,不能仅仅考虑自身利益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