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
我在看民法典的时候看到了公序良俗原则,不太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具体是怎么规定 的?我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解释解释。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公序良俗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公序良俗,简单来说,“公序”指的是公共秩序,也就是社会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一般秩序,比如交通秩序、市场交易秩序等;“良俗”则是指善良风俗,即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良好风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各种民事行为,像签订合同、设立遗嘱等的时候,都不能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在司法实践中,公序良俗原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某一民事行为是否合法时,法院就可以依据公序良俗原则来进行判断。例如,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假设有人签订了一个以赌博为内容的合同,这种合同明显违反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是不会受到法律保护的。
公序良俗原则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道德底线和公序良俗的传承。它促使人们在民事活动中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背善良风俗的行为。如果人们的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即使没有直接违反具体的法律条文,也可能会面临不利的法律后果。
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典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为我们的民事活动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