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取证主体合法是怎样规定的?
我正在打一场民事诉讼官司,听说取证主体得合法,不然证据可能不被认可。但我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取证主体才算合法,是只能自己去取证吗?律师取证有啥要求不?法院能帮忙取证不?想了解下这方面的具体规定。
展开


在民事诉讼里,取证主体合法是保证证据有效的重要条件。所谓取证主体合法,就是指收集证据的人必须是法律允许的主体,只有他们获取的证据才可能被法院认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自己是当然的取证主体。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可以自行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这是因为当事人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对案件情况最为了解,有权利也有义务为自己的诉求提供证据支持。比如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可以收集合同文本、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证据。 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也是合法的取证主体。诉讼代理人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等。其中,律师凭借其专业知识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在取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律师可以根据案件需要,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配合。不过,律师取证也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和要求,不得采用威胁、利诱等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此外,人民法院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取证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例如,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当事人可能无法自行获取,这时就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时,也需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总之,在民事诉讼中,只有合法的取证主体按照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才能在诉讼中发挥有效的证明作用。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在取证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