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如何排除?
我正在打一场民事诉讼官司,最近收集到了一些证据,但不确定这些证据的获取方式是否合法,也不知道如果是非法证据该怎么排除。想了解下在民事诉讼里,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流程和判定标准是怎样的。
展开


在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是保障司法公正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所谓非法证据,就是通过不合法的方式取得的证据,这类证据不能在法庭上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这一规定明确了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 从判断标准来看,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为了获取证据,偷偷安装摄像头在他人的私人住宅里进行偷拍,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证据就是非法证据。再如,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像通过暴力威胁的手段逼迫证人作证,这是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由此得到的证据也不能被采用。严重违背公序良俗也是判断标准之一,例如,通过不道德、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方式获得的证据同样会被排除。 在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方面,当事人如果认为对方提交的证据是非法证据,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出排除申请。这个期限一般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同时,提出申请的当事人需要提供初步的证据或者合理的线索,来证明该证据存在非法取得的可能性。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如果法院经过审查,认定该证据确实是非法证据,就会依法将其排除,不会把它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