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标准是什么?
我最近在处理一个民事纠纷,涉及到一些证据。我担心自己收集的证据可能不符合标准,不能被法庭采用。所以想了解一下,在民事诉讼里,非法证据排除的标准到底是怎样的呢?想弄清楚什么样的证据会被认定为非法然后被排除掉。
展开


在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标准是有明确规定的。首先,证据合法性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证据的合法性包含几个方面:一是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不同类型的证据有其对应的合法表现形式,比如书面证据要有正确的格式等;二是证据必须由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和运用,要是随意找人去收集证据,可能就不符合要求;三是证据必须有合法的来源,来源不明的证据很可能被排除;四是证据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6条规定,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这就是说,如果获取证据的方式严重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像通过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获取证据,或者违反法律明确禁止的规定去获取证据,又或者获取证据的方式严重违背公序良俗,这样的证据就会被排除。 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强调了质证的重要性。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对鉴定材料进行质证,未经质证的材料,不得作为鉴定的根据。未经质证的证据,无法保证其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通过这些标准,能够确保民事诉讼中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保障司法公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