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者分割财产的流程是怎样的?


在解答同居者分割财产流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同居关系中的财产概念。同居期间的财产,指的是在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它和夫妻共同财产不同,夫妻共同财产是基于合法婚姻关系产生的,受到法律更严格的保护和规范;而同居财产主要依据双方的出资情况和约定来确定归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这意味着,法院不会单独处理同居关系的解除,但会处理因同居产生的财产分割等纠纷。 接下来详细介绍分割财产的流程: 首先是协商分割。这是最理想的方式,双方可以坐下来,根据各自的出资情况、生活中的贡献等因素,友好地协商财产的分割方案。例如,对于共同购买的房产,如果一方出资较多,在协商时可以适当多分配一些份额。在协商过程中,最好将协商的内容形成书面协议,双方签字确认,这样可以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如果协商不成,就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起诉前,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比如,证明财产是在同居期间共同购置的证据,像购房合同、购车发票等;证明自己出资情况的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出资证明等。然后撰写起诉状,在起诉状中明确自己的诉讼请求,即要求如何分割财产。 法院受理案件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一般会先进行调解,尝试让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如果调解不成功,就会进行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双方需要出示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对财产进行公正的分割。 最后,根据法院的判决结果执行财产分割。如果一方不履行判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总之,同居者分割财产时,先尝试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