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放贷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我最近了解到有违法放贷这种行为,很想知道在法律上,违法放贷罪到底是怎么认定的。它的构成要件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我担心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相关情况,所以想弄清楚具体的条件。
展开


违法放贷罪,简单来说就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它的构成要件: 首先是主体要件。违法放贷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一般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这些金融机构涵盖了各种类型,比如常见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非金融机构的人员是不能构成此罪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当单位犯此罪时,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其次是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违法放贷罪表现为故意。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明知自己的放贷行为违反了国家规定,但仍然去实施。不过,这里的故意不包括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如果是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实施放贷行为,可能会构成其他更严重的犯罪。 然后是客体要件。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尤其是国家对贷款的管理制度。国家为了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贷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违法放贷行为破坏了这些规定,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可能会给金融机构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最后是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必须有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的行为。这里的“国家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而且这种行为要达到造成重大损失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关于“重大损失”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例如,个人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就可能被认定为造成重大损失。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