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谣言会有怎样的后果?
传播谣言可能产生多种后果,这要根据谣言的性质、传播范围以及造成的影响等因素来确定。从民事层面来讲,谣言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如果传播谣言导致他人名誉受损,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例如,散布某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虚假谣言,使得这个人在社会上的声誉受到不良影响,那么这个人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造谣者承担上述民事责任。
在行政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比如在疫情期间,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并进行传播,引起社会恐慌,扰乱了公共秩序,就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传播谣言的行为构成犯罪,就要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多个与谣言相关的罪名。例如,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再比如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所以,传播谣言绝不是一件小事,大家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都应当谨慎发言,避免传播没有根据的虚假信息。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育儿假工资发放标准是怎样的?
遇到滥用留置权的情况该如何投诉?
80多人的诈骗团伙会怎么判刑?
诈骗2000元会受到什么处罚?
没有要求继续上班是否属于协商一致?
提前进入左转待转区一定会扣分吗?
上车摔倒的人算不算车上人员?
残疾人打官司有哪些优惠政策?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如何进行汇算清缴?
夫妻一方把车砸了该怎么办?
闽政通如何为新生儿交医保?
民事诉讼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刑事起诉吗?
夫妻离婚协议怎么写才有法律效力?
交通肇事死人无责的情况下交强险赔吗?
欠钱不还报警流程一般多久能结案?
车祸住院几个月能赔偿多少钱?
离婚再结婚是否需要离婚证?
刘某诉某广告有限公司委托代理合同纠纷上诉案该如何看待?
车祸对方全责我方轻伤该怎么赔偿?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