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挂靠需要注意什么?


在建筑工程领域,挂靠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企业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被挂靠方以自身名义参与投标、签订合同等,而实际施工却是由挂靠方来完成。不过,这种行为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建筑工程挂靠存在合法性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因此,建筑工程挂靠行为在法律上是被明确禁止的。一旦被发现,可能面临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甚至吊销资质证书。 其次,在合同方面,挂靠双方通常会签订一份内部协议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这种协议在法律上的效力存在争议。即使协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但由于挂靠行为本身违法,法院可能会认定该协议无效。所以,在签订合同前,双方都应谨慎考虑。对于被挂靠方来说,要明确在合同中约定挂靠方的施工质量责任、安全责任等,避免因挂靠方的原因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挂靠方而言,要确保合同中关于工程款支付、结算等条款的明确性,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再者,关于责任承担问题。在工程质量方面,如果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挂靠方和挂靠方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业主既可以要求被挂靠方承担责任,也可以要求挂靠方承担责任。在债务方面,如果挂靠方在施工过程中对外产生债务,如拖欠材料款、农民工工资等,被挂靠方也可能需要承担清偿责任。所以,无论是被挂靠方还是挂靠方,都要对责任承担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另外,在税务方面,挂靠经营也存在风险。挂靠方以被挂靠方名义进行经营活动,相关的税务申报和缴纳都应以被挂靠方名义进行。如果挂靠方在税务处理上存在不规范行为,可能会给被挂靠方带来税务风险,导致被税务机关处罚。 最后,在信誉方面,挂靠行为也可能对双方产生不利影响。一旦工程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被挂靠方的企业信誉,也会对挂靠方的市场形象造成损害。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建筑工程挂靠以及如何进行挂靠时,双方都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和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