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合同时双方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可以采用一系列合理合法的方法来保障自身权益、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且有效的方法。首先是明确合同条款。合同条款是合同的核心内容,它详细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订立合同时,双方应当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明确、具体,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语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对于商品的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和地点等条款都应当明确约定,这样可以避免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其次是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订立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因此在订立合同前,双方应当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图。在沟通和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就合同条款进行讨价还价,争取达成对自己有利的合同条款。同时,双方还应当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强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此外,要求提供担保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例如,在借款合同中,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或保证人,以降低借款风险。再者,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和信用状况也十分重要。在订立合同前,双方应当对对方的主体资格和信用状况进行审查。对于企业法人,应当审查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对于自然人,应当审查其身份证明和信用记录。通过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和信用状况,可以降低合同风险,避免与无履行能力或信用不良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最后,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也不可或缺。订立合同涉及到复杂的法律问题,如果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或相关法律规定不熟悉,建议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律师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指导,帮助当事人起草、审查合同,避免合同中存在法律漏洞或风险。总之,订立合同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行为,双方应当谨慎对待,采用合理合法的方法来保障自己的权益。通过明确合同条款、充分沟通协商、要求提供担保、审查对方主体资格和信用状况以及寻求专业法律意见等方法,可以提高合同的质量和履行率,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