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和别人签了合同,对方收了钱却没按合同办事,现在联系不上人了。我怀疑自己遇到合同诈骗,但不知道这种情况能不能立案,想了解下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展开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它的立案标准。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也就是说,当诈骗的财物价值达到两万元这个数额标准时,就满足了合同诈骗罪在数额方面的立案条件。 不过,数额并不是判断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唯一因素。在司法实践中,还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比如,在签订合同前就没有履行合同的打算,只是为了骗取对方的钱财。客观方面,要考察是否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虚构事实是指编造并不存在的事实,欺骗对方当事人;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透露真实情况,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 例如,行为人虚构自己有大量的货物可供交易,与他人签订合同并收取货款后消失不见,这就是典型的虚构事实骗取财物的行为。又或者,隐瞒自己已经将合同标的物抵押给他人的事实,再次与他人签订关于该标的物的合同并收取款项,这属于隐瞒真相的诈骗行为。 此外,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通常是指经济合同,如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等。一般的民事合同,如赠与合同、收养合同等,不在合同诈骗罪的规制范围内。所以,判断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能仅仅依据数额来认定。如果怀疑自己遭遇了合同诈骗,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和认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