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定罪量刑通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我在学习中国古代法律知识,看到唐代定罪量刑通例这部分有点迷糊。不太清楚在唐代定罪量刑有哪些具体规则,想知道关于这方面正确的表述是怎样的,希望能有人从法律专业角度给我讲讲。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唐代定罪量刑通例是唐代法律体系中关于如何判定犯罪以及确定刑罚的一系列通用规则和原则,这些通例在《唐律疏议》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它对规范唐代的司法审判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区分公罪与私罪。公罪,指的是官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由于失误或者过失而导致的犯罪。这种犯罪并非出于官员的个人私利,处罚相对较轻。例如,官员在处理政务时因判断失误但没有谋取个人利益的情况。而私罪则是官员为了个人私利而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或者是在非执行公务时犯罪,处罚相对较重。依据《唐律疏议》,在量刑上会对公罪和私罪有所区别对待,目的是鼓励官员积极履行职责,同时惩治以权谋私的行为。


其次是自首减免刑罚。唐代法律规定,如果犯罪人在犯罪后主动向官府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可以适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过,对于一些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如损伤人身、盗窃违禁物品等,不适用自首免罪的规定。这一规定的法律依据同样在《唐律疏议》中,其意义在于鼓励犯罪人主动认罪,减少司法成本,同时给予犯罪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再者是类推原则。当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时,唐代采用类推的方法来定罪量刑。具体来说,是“举重以明轻”和“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指的是如果法律规定某一严重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那么比它轻的行为自然也不构成犯罪;“举轻以明重”则是如果法律规定某一轻微的行为构成犯罪,那么比它严重的行为更应构成犯罪。这在《唐律疏议》中有具体的案例和解释,类推原则的运用使唐代法律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犯罪情况时能够更加灵活地适用。


还有共犯的处理。唐代对于共同犯罪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以造意者为首犯,处重刑;随从者为从犯,处罚相对较轻。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家人共同犯罪,只处罚尊长;监临主守参与共同犯罪,无论是否造意,都以首犯论处。这些规定体现了唐代法律对不同身份、不同情况的共犯区别对待的原则,其依据也来自于《唐律疏议》,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最后是化外人相犯的处理。“化外人”指的是唐代以外的外国人。根据唐代法律,同一国家的外国人之间发生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处理;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之间发生犯罪,或者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发生犯罪,则按照唐律处理。这一规定体现了唐代在处理涉外案件时既尊重外国法律,又维护本国法律权威的原则,《唐律疏议》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反映了唐代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法律理念。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唐代定罪量刑通例是否不区分故意和过失?

我在研究唐代法律的时候,看到有说法称唐代定罪量刑通例不区分故意和过失。但我有点不太确定,想知道在唐代的法律体系里,真正定罪量刑时是不是真的不做这样的区分呢?我想弄清楚具体情况。

西周的刑罚原则有哪些?

我在学习中国古代法律史,看到西周的刑罚这块有点迷糊。想知道西周在给人定罪量刑的时候遵循啥原则呢?这些原则对当时的司法有啥影响,又是怎么体现那个时代特点的?希望懂的人给讲讲。

唐律关于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是怎样的?

我对古代法律挺感兴趣的,最近在研究唐律。看到里面提到共同犯罪,不太清楚它对于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是什么样的,想了解一下这方面具体的规定和相关内容,希望能有个清晰的解释。

唐律中关于化外人相犯有什么规定?

我对古代法律很感兴趣,尤其想了解唐律里的内容。最近看到‘化外人相犯’这个说法,不太清楚在唐律中是怎么规定的。这个‘化外人’具体指哪些人,相犯了又会怎么处理呢?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唐律疏议对盗窃罪是如何规定的?

我对古代法律挺感兴趣的,最近看到唐律疏议这本书,想了解下它里面关于盗窃罪有啥规定。想知道那时候偷东西怎么判定,又会受到啥样的处罚,跟现在的法律肯定不一样,所以来问问。

下面属于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有诬告反坐原则,这种说法正确吗?

我在学习西周法律知识,看到说西周定罪量刑原则里有诬告反坐原则。但我不太确定这说法对不对,想了解西周定罪量刑原则具体是怎样的,诬告反坐原则到底属不属于西周的定罪量刑原则呢?

唐朝为谋取大利犯罪一般要实施连坐制度吗?

我在研究唐朝法律,看到有说唐朝对于一些犯罪会实施连坐。现在想知道,如果是为了谋取大利而犯罪,是不是一般都会实行连坐制度呢?想了解下这方面在唐朝法律里的规定。

唐代御史台审理的死刑案件有哪些?

我对唐代的法律制度很感兴趣,尤其想知道在唐代,御史台作为重要的司法机构,它所审理的死刑案件具体有哪些类型。是涉及官员犯罪的多,还是民间重大犯罪的多呢?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我国古代私罪和公罪哪个更重?

我对我国古代法律里私罪和公罪的量刑很感兴趣,想知道在古代到底是私罪判得重,还是公罪判得重呢?它们的判定标准又有哪些不同?希望能了解清楚相关情况。

西周时期有哪些刑法原则?

我对西周时期的法律很感兴趣,想了解下那个时候的刑法原则都有啥。比如在量刑、定罪这些方面是怎么规定的,和现在的法律原则有啥不同,想深入探究下西周法律体系里刑法这块的内容。

唐代家暴如何判刑?

我对唐代的法律挺感兴趣的,特别是家暴判刑这方面。想知道在唐代,如果发生了家暴行为,法律会怎么去判定和处罚呢?是和现代有很大区别吗?我很好奇当时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西周刑法适用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我对西周时期的法律挺感兴趣,尤其是西周刑法适用原则。想知道在那个时候,具体有哪些刑法适用原则,这些原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关于量刑程序,正确的说法有哪些?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对量刑程序这块不太明白。想知道在量刑程序里,什么样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呢?比如在程序的启动、证据的使用、参与主体等方面,都有哪些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正确说法,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唐朝打人会怎么判刑?

我对唐朝的法律很感兴趣,想知道在唐朝打人这种行为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是普通人之间打人,和有身份地位的人打人,判刑会不一样吗?不同程度的伤害,判刑又有什么区别呢?

唐朝谋反是否适用自首?

我对唐朝法律里的自首制度挺好奇的,尤其是谋反这种大罪。我想知道在唐朝,要是有人犯了谋反罪,能不能通过自首来减轻刑罚呢?这背后的法律依据和规定是怎样的呀?

什么是“准五服以制罪”?

最近看书看到“准五服以制罪”这个词,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想知道它在古代法律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对定罪量刑有什么影响呢?能不能举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呀?

汉朝的刑法原则是怎样的?

我对汉朝的法律挺感兴趣,想了解一下汉朝的刑法原则具体是什么样的,这些原则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特点呢?希望懂这方面知识的人能给我讲讲。

中国古代法律是否有重民轻刑的传统?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法律很感兴趣,最近看到一种说法,说中国古代法律有重民轻刑的传统。但我不太确定这种说法对不对,想知道从专业法律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法律到底有没有重民轻刑的传统呢?

罪刑法定原则的书本内容是什么?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看到罪刑法定原则,但不太理解它具体在书本里是怎么讲的。想知道它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最好能结合实际例子来加深理解,这样在遇到一些案例时就能准确判断了。

刑法量刑的原则是什么?

我想了解下刑法量刑方面的知识。比如在一个案件里,法官是依据什么来给罪犯量刑的呢?量刑有没有一些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很想弄清楚这些原则具体是什么,好让我对刑法量刑有更清晰的认识。